2025-01
丧失围城(失守的城市:一个围城故事)
丧失围城
《围城》作为当代文学名著,其主题之一便是“围城”,通过小说中的篇章描述了城市被围困的场景。而在现实生活中,这种场景也曾屡屡上演,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“失守的城市:一个围城故事”。
历史背景
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,黎巴嫩内战已经持续了7年,其中以贝鲁特战争最为激烈。1982年,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,随后又占领了贝鲁特。1985年,以色列开始撤退,但留下了南黎巴嫩地区以及贝鲁特的东南部地带保障区。这些地区的原住民和各方势力开始了复杂的拉锯战,贝鲁特又开始了一场更为血腥的内战。
战斗过程
1985年4月,南黎巴嫩地区的印第安营地首先被进攻,当时联合国维和部队还在此地。不久之后,以军又向贝鲁特西南部的普兰市(现为海法市)发起了猛烈进攻,这个城市被以军称为“协力行动区”,当地的黎巴嫩贝鲁特安全部队(LAF)前方指挥所也设在此处。普兰市在此时已成为南黎巴嫩地区的中心城市。进攻开始后,普兰市的通讯被切断,城市内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。
普兰市的国际机场也被占领,以军开始从空中投放士兵进入城市,并派出坦克和战车攻入市区。贝鲁特的东南部保障区内的联合国维和部队,统管着整个贝鲁特地区的紧急情况,他们始终没有撤离。同时,一些境外媒体也抵达了普兰市进行报道。
虽然贝鲁特安全部队看起来颓败不堪,但在普兰市内部,他们还是按计划展开了反击。然而,由于以军摩托车小队和轻型战车不断地进行“袭扰式战斗”,使得城市内部的战斗局势更加复杂。在反抗过程中,一支以色列军事直升机也被格杀,土地人民武装力量(AMAL)也参加了抵抗。而这些抵抗者毕竟只是人数有限的叛军,城市最终还是失守了。
事件后果
普兰市失守之后,城市陷入一片废墟,街头居民离家出走,人们带些必需品逃离家园,流离失所。贝鲁特的战争也在短时间内愈演愈烈,成为近代最具代表性的“围城”,这场战争也被誉为“地狱之门”。由于涉及多个叛军组织和国家,这场战争在贝鲁特及黎巴嫩战争中一直持续着,直到1990年才宣布结束。
启示
普兰城失守事件和贝鲁特战争是一场惨烈的战争,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。这场战争给我们启示,战争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,而围城的局面也更是人间灾难。我们应该珍惜和平,早日结束战争,建立城市和人类更美好的未来。
乐天使官网